国家奖学金-孙相如

2016年02月29日 00:00  点击:[]

宣 讲

  我叫孙相如,来自2013级博士班,自2006年就已我校当时的第二临床医学院攻读中医内科临床专业,2011年拜在何清湖教授门下攻读医史文献专业、中医药文化方向。在母校已然待了十年之久,得益于本人热爱中医,加之导师的提携和悉心教导,也取得了一些学习成果,略述如下,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身份发表于省级以上期刊论文15篇左右,获得中华中医药杂志全国优秀博士生论文评选的二等奖和三等奖;在中国中医药报上根据导师的授课观点、学术思想整理发表了20篇左右的文章;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两项;主持省级研究生创新课题两项,主编专著1本,参编专著7本左右。2014年参加了南省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在培训期间取得职场挑战赛的一等奖,参加全国第八期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取得了演讲比赛第三名。说了这么多,其实只是我作为一个中医药领域的晚辈守了做学生本分、听了导师父母的教诲、热心助人、积极主动的做了学生期间应该做的而已。要说今天来分享心得体会,我就跟大家一起分享两个内容。


1、学会感恩:

  一是感恩父母方面,在我看来——感恩父母不是简单的回家陪伴、不是直白的生日送礼、不是笼统的报喜不报忧,固然这些方式在孝敬父母的过程中必不可少,然而更重要的是,作为一个学生,父母千辛万苦送我们过来是学东西、长本事的,在学习过程中能够获得一定的荣誉、在研究过程中能获得一定的知识、在活动过程中能取得一定的成绩,我想,这比逢年过节提点瓜果李桃土特产什么的回家看看更有意义、更有价值,也更让父母安心、开心、欢心。我们有很多同学,尤其是离家近的孩子,逢周末、逢节假日立刻甚至是提前回家看望父母,本无可厚非,但如果置学业、学习乃至导师布置得研究任务、学校要求的集体活动于不顾,甚则招呼不打、假都不请的扭头回家,看似孝顺,实际上,是忘了自己的学生身份、忘记了父母的殷殷期盼,给自己的发展埋下隐患。陪伴和礼物是微小而必要的孝顺行为,而好好学习、认真研究让父母感到骄傲自豪才是真正的大孝。

  二是感恩导师方面:对于研究生来说,找一位导师十分不容易,而作为导师来说,却从来不缺好学生。有很多研究生当初请求导师收留自己的时候声泪俱下、感人肺腑,却又在读书期间迷失了自己,完全忘记了自己的研究生身份,依旧保持落后的学习、实习心态而被动学习、消极创新,不懂的自发的创新与研究、不懂的主动与导师沟通和交流,到头来一无所获,甚至论文发表困难而导致毕业都成为了问题。针对这一普遍现象,我希望我的广大研究生同学们永远不要忘记当初选专业、选导师的初心,要始终心怀感恩围绕专业而以导师的研究领域为核心主动积极的展开研究,这是捷径、也是正道。这也是我个人屡试不爽的经验之谈。常听到一些不和谐的声音,说导师太忙没时间管自己,同学们,这是大学不是幼儿园,自觉二字是悬在我们脖颈上的利剑,要求我们应当心怀感恩之情不忘初心的主动在学习中研究、在研究中学习、围绕导师做学问、围绕专业做学术,主动自觉的找导师多沟通、多汇报、多学习,才是一个人起码的感恩之举,才是一个学生真正的素养。

  2、积极参与:许多同学,到了研究生期间,失却了本科时的激情和憧憬,凡事高高挂起、不关己,学校、学院、班级组织的活动概不参加,甚至专业领域的学术会议也不闻不问,对学校说导师有事不让参加,对导师说家里有事没法参加,到最后一无所获的时候又埋怨学校不公平、老师不给力,实际上全是因为自己的惰性、自己的消极。在我看来:在寝室里与同道好友谈天说地固然重要,却不如走上讲台来纵论古今;与知心爱人卿卿我我固然美好,却不如走到人前来激辩学术;在父母面前膝下承欢固然珍贵,而走入集体群策群力也是难能可贵。人,毕竟是群居动物,只要走出网络、走出自己的世界,我们才有可能高瞻远瞩、意气风发,只有走进人群、走在人前、走到真刀真枪的战场上,我们才有可能激扬文字、指点江山。积极性、参与性、社会性、团结性,是我们广大学生们理应在大学学会的根本素养之一!

  其实,今天还有许多内容想跟大家分享,时间有限、按下不表,我只想告诉大家一定要珍惜在校时间、学习时间、研究时间,当我们步入社会、暮然回首才突然发现,我们一生的学术资本、研究成果乃至人脉资源几乎都是短短的在校期间所奠定的,所以,一寸光阴一寸金,希望广大同学们珍惜光阴学业有成,我们互相学习、共同进步!




上一条:国家奖学金-梅乃彬
下一条:我校积极组织开展“开学第一课”系列活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二)

关闭

地址:湖南省长沙市含浦科教园区

版权所有:湖南中医药大学学生工作部    技术支持:西安恒远翼展信息科技有限公司